积极发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政协委员工作站作用 进一步赋能本区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作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部署。上海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的首次提出地,正朝着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的目标不断奋进。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推嘉定区全过程人民民主高水平实践,进一步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专题调研方案,会同菊园新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政协委员工作站(以下简称政协委员工作站)等单位,联合成立课题组,深入开展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工作现状及成效
(一)着力夯实阵地建设,政协委员基层履职协商体系不断完善
七届一次会议以来,嘉定区政协全面深化政协委员工作站建设,制订指导意见、评价办法、协商议事流程和委员履职评价办法等工作制度,为工作站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各工作站把政协协商工作纳入街镇党(工)委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将工作站活动和街镇各界人士议事活动等有效整合;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政协协商重点议题,通过和群众直接交流、了解情况,拟定协商主题,再邀请政协委员、界别群众、居民代表与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等共同参与协商及后续的跟进落实,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同时,做好全国、市、区三级政协委员的主动对接和精准服务工作,落实委员下沉基层一线,根据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协商建言履职活动。七届政协以来,共计举办各类活动69次,影响力及工作成效不断扩大。
(二)积极拓宽协商渠道,依托工作站建设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工作站建设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围绕民生所盼、民生所需开展各项履职活动。协商环节探索形成了以政协委员为主体,以界别群众、基层社区百姓代表为补充的架构,注重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寻求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委员和群众的直面交流、了解情况,拟定协商主题,然后组织政协委员,邀请界别群众、居民代表与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等共同协商及参与后续的跟进落实工作,真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协商模式上,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同步议政,探索建立各类新平台,实现基层履职协商一网联通、一题共议。例如菊园新区工作站,积极发挥自身联系群众纽带作用,协商议事共同助推广场改造(详见附件)。
(三)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通过近两年来的实践,嘉定区政协在工作站建设运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已有嘉定镇街道和菊园新区2家工作站入选市政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点,其他各街镇也都积极实践,涌现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马陆镇工作站以“听实话、知实情、办实事”作为工作导向,注重形成“多元主体共议事”的协商模式。安亭镇工作站把协商议事的“桌椅”搬到基层社区、乡间田头,就近就地让群众在家门口协商,受到欢迎。南翔镇工作站组织委员对“做群众喜欢的邻里中心”议题开展协商,并持续跟踪建议的落实情况。江桥镇工作站健全党政班子领导联系委员制度,形成对所有委员“走个遍”、为每位委员的专业特长“建一档”、对委员意见实行“直通车”的联系格局。徐行镇工作站组织政协委员到邻里乡贤、村民组长家中客堂间,与群众进行议事恳谈。外冈镇工作站打造了4个协商议事工作室和众多村居、园区社情民意征集点,形成协商综合体网格。华亭镇工作站注重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自带流量,为带动群众增收开拓了思路。新成路街道工作站在两个政协委员议事点设立爱心驿站,受到欢迎。真新街道工作站组建“委员帮帮团”,广纳社情民意,开展高质量的建言献策。嘉定工业区工作站深入开展“书香政协”“双向荐书悦读”等系列主题活动,努力提高委员的履职本领和建言质量。各工作站积极挖掘自身资源,利用委员优势,为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问题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推进力度有待加大
政协委员工作站作为市、区政协着力打通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发挥政协制度优势服务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落实,对于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从“首次提出地”向“最佳实践地”建设迈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全区层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推进的合力尚需进一步加大,协同联动的水平有待提升,区政协各类协商平台的效能需要进一步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影响力和工作成效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协商覆盖面有待拓展
一方面委员如何进一步加强同界别群众以及地区百姓的联系的工作制度尚需建立健全。同时,尽管目前依托工作站已经实现委员和群众协商面对面,但是在参与主体上依然是以委员为主,界别群众和社区代表的参与方式主要还是集中在应邀列席相关协商会议、在政协委员开展接待时主张诉求和建议等;另一方面,委员在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工作的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充分,自身特长优势未能完全有效服务地区发展。
(三)协商议政的能力及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工作站在开展协商议政活动过程中有意识的邀请到了界别群众和基层百姓,但是其在利益诉求的表达、意见建议的提出、落地成果的评价等方面能力存在差异,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协商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委员及工作站联络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委员工作站联络员队伍的能力也需要顺应新时代政协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进行加强。
三、对策建议
(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协同联动,着力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效能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区委领导和市政协的业务指导,强化实践工作的协同联动,努力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高度共识和工作合力,把工作站建设作为发展全区全过程人民民主整体工程的必要一环统筹推进,在目标定位、功能导入、协商深度等方面给予更常态的工作指导和联动。二是进一步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阵地建设。区政协层面,要进一步发挥好“我嘉·协商”——区政协委员协商活动中心的带动辐射能力,例如可以探索在中心开展“委员直播室”“界别群众走进政协”等举措,宣传展示好人民政协在党的领导下历经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要成就,让群众了解人民政协、知晓民主协商的途径与方法,汇聚起各界携手并肩促发展的合力;在街镇层面,进一步利用工作站的资源优势、统筹优势,开发互动式参与平台,让人民群众全过程、更直接、更广泛地参与到民主协商中,充分将自己的意见、建议进行表达,通过采取全透明化的协商闭环,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人民民主的真正意义。三是进一步扩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依托市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相关制度的出台以及政协委员工作站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点的建设运作,凝聚各界力量,加大政协系统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工作的力度,加强工作宣传,营造各界积极关注支持并投身参与的良性格局。
(二)加强制度建设,拓展参与范围,着力构建政协协商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新格局
一是进一步规范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工作制度。发挥政协委员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不断规范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范围和内容,发挥委员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委员同所联系所代表的、可以带动和影响的那部分群众的紧密联系,多形式搭建履职平台、多维度开展实践探索、多渠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助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嘉定的生动实践。二是进一步丰富参与范围,探索打造政协基层履职“协商共同体”。不断发掘和吸纳辖区内中的各类人才以及社区内较为有影响力的代表人士,将这些可以提供更多思路和想法的社会人才纳入“协商共同体”的范围。通过向有能力、有意愿的各界人士和社区居民代表颁发“特邀协商证”等形式,让其常态化、深度化参与工作站工作,将“被动邀请”转化为“主动作为”,催生新形态的协商品牌。三是探索开辟更为深入、更为直接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服务基层治理的工作模式。在各工作站都已建立委员联系村居的工作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延伸履职工作场景,委员不仅要发挥政策咨询、建议收集、开展协商等作用,而是依托自身专业优势特长以及政协委员的职能,深度服务社区治理。具体可以包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挖掘培育协商主体;帮助建立社区协商议事机制;引导帮助居民参与共治共建;凝聚基层治理工作合力等,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有效服务基层治理。
(三)提升履职能力,强化示范引领,着力凸显政协协商有效服务基层治理的工作实效。
一是进一步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提升协商议政质量。依托工作站的政协委员,常态化举办面向基层群众的履职建言能力培训,进一步提升群众参政议政水平。同时,进一步运用好诸如菊园新区工作站“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力于民、问效于民”为内容的基层民主议事制度,努力推动社区治理中的民主建设从无序参与到有序参与,从低效参与到高效参与,从零散辐射到系统推动的“三个转变”,让社区居民成长为文明素养更高、建言能力更强、服务意识更主动的基层社会治理重要力量。二是进一步加强工作站工作力量队伍建设。加强对于工作站召集人及联络员等人员的学习培训,探索推行联络员赴政协机关挂职或者跟班学习的制度,不断提升其对政协工作的理解和业务水平,构筑起一支政治立场鲜明、专业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作站专业人才队伍,为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和社会治理提供保障。三是厚植政协协商文化,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高水平实践的政协样板。在深入开展各项协商工作的同时,要通过工作站弘扬和厚植富有政协特色的协商文化,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把党的主张通过民主程序转化为各方面的共同意志,依托区政协委员协商活动中心以及“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点”等平台的进一步建设,总结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最终以点带面,推进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