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低效用地转型升级,为新旧动能 转换提供保障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上海时强调,上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主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提高城市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上下功夫。市委市政府多次提出要求,强调“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和“推动产业用地更集约高效利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着眼加快低效用地转型升级,在切实有效保障新旧动能转换上下功夫。围绕这一主题,区政协经济委通过实地考察、视察协商、数据分析、听取意见建议等形式,就全区范围内低效用地的基本情况及转型升级路径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本区低效用地盘活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底数排摸,梳理低效产业用地清单
据区税务部门统计,截至2022年8月,本区户管企业中拥有本区土地资源的企业共4251户,土地面积12.2万亩,2021年总税收266.69亿元。其中亩产税收10万元以上的企业1230户,占地面积3.26万亩,2021年税收251.89亿元,以占比26.74%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占地企业94.45%的税收,而亩均税收低于10万元的企业有3021户(无产出的企业有116家),占地面积8.94万亩,2021年税收14.79亿元,以占比73.28%的土地面积,仅贡献了5.55%的税收。由此可见我区存量产业用地中,低效用地占比较高,大量土地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另外,根据《嘉定区低效产业用地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嘉规划资源地〔2020〕7号),低效用地主要包括闲置的、开发效率低下的、土地综合产出效率低下的、属于淘汰类产业的,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D类的产业用地。课题组梳理了重点低效产业用地清单,一是根据区规划资源局提供数据,2021年我区闲置土地18幅,其中产业用地6幅,涉及土地面积167.3亩。二是根据区税务局提供数据,亩均产税低于10万元的企业有3021家,无产出的企业有116家。三是选取危化企业作为重点淘汰类产业,目前全区共有33家危化企业,经梳理研究,计划清退企业7家、转型企业14家、保留企业12家。四是根据本区2021年工业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工作结果,共有D类企业74家(评价企业仅限于采集数据完整的企业)。
(二)突出主攻方向,排摸存量盘活项目清单
为了解目前各街镇低效用地盘活情况及盘活方式,课题组会同区经委对各街镇区域内低效产业用地盘活项目进行排摸,包括已建成、正在建设中和计划实施的项目,共有9个街镇上报59个项目,总投资176.8亿元,盘活土地面积约2820.5亩。从项目进度来看,已建成项目9个、正在建设中项目27个、计划实施项目23个。从盘活方式来看,政府收储招拍引进项目11个、政府回购升级项目11个、企业自主转型项目29个、市场多元合作转型提升项目8个。从街镇上报数量来看,嘉定工业区15个、安亭镇13个、马陆镇11个、南翔镇10个、外冈镇4个、江桥镇2个、华亭镇2个、徐行镇1个、真新街道1个。从土地性质来看,工业用地47块、研发用地12块。
二、低效用地盘活工作主要难点
产业用地“需求总量大,增量供给少”已成为当下制衡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低效用地转型,提升产业能级正成为“十四五”经济发展的一大命题。综合多年来工作开展实践经验,本区低效用地盘活在操作路径上还存在一定难度,主要如下:
(一)存量土地开发难度较大
土地二次开发的对象大都有地上物及设施,涉及的调整主体往往是国有、集体、个人混杂,诉求各异。并且对个人业主而言,普遍存在较大的土地增值预期,对再投资进行转型升级的配合度不高。因二次开发的前期开发成本通常是一次开发成本的2倍以上,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和土地整理复垦专项资金等,仅能补贴总成本的一小部分,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二)存量房屋转租现象普遍
通过对2007年-2016年出让的土地进行调研,近半数拿地企业已经成为房东。转租特别是多次转租,给土地产出效益的统计带来困难,同时也容易造成资源外耗,一些外区企业在本区租赁厂房,不仅浪费属地资源,且管理上容易空心化。虽然2014年开始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但对未履约的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惩罚措施。
(三)存量盘活缺少统一推进机制
存量用地与新增供地项目比较,在很大程度上缺少一套系统性、完整性、有效性的推进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项目整体推进没有目标计划,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有效监督与责任压实;二是存量用地盘活项目情况复杂,每个项目的推进流程及办理手续可能都不一样,需要安排专人进行跟踪,督促项目推进。三是存量项目的土地已经掌握在企业手中,很多项目没有土地出让合同的约束,项目准入后无法保证盘活效果。
三、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为产业提升“定目标”
从全区统筹角度,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让低效用地转型和产业能级提升成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根据各街镇正在推动或计划推动的存量用地盘活项目,形成近期、中远期分类处置方案。重点抓有盘活意愿和亟待整治的低效用地,建立存量盘活“四个一批”项目清单,明确推进时间节点,强化盘活力度。实行清单式管理,并建立常态化、动态化的存量盘活项目跟踪机制,及时更新项目进展,协调解决盘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存量用地盘活项目早日出成效。
(二)加快存量用地转型,为产业项目“腾空间”
一方面,鼓励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加强技术改造扶持资金和增容费减免等政策的宣传力度,推动存量资源改扩建和升级改造;规范并简化存量工业用地的改扩建准入流程,推动各个区域内的存量工业用地加快盘活利用;另一方面,倡导区域整体转型,开展低效产业用地综合治理和退出专项行动,认定一批低效产业用地,按年度确定低效产业用地处置计划,强化低效用地退出效率。
(三)以产业地图为引领,为产业集聚“指方向”
一是要加强全区产业规划性布局,以市级产业地图为指导,大力完善我区产业地图,将其作为区、镇各级部门招商引资指南;二是要厘清招商思路,重点围绕本区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板块招商,以龙头企业为引,形成产业链闭环;三是要加大区域统筹力度,以区投资促进中心为招商引资总牵头部门,做到全区“一盘棋”、“一条心”,各街镇优势互补,错位竞争。
(四)加强源头准入把控,为产业导向“把好关”
根据修订升级后的《嘉定区统筹项目评审准入的实施意见》(嘉产促〔2021〕6号),对供地项目评审工作在流程优化、评审原则、绩效标准、强化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同时对产业导向、企业贡献度、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区级各职能部门应严守职责,把好项目准入关,努力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避免新出让土地又成为低效用地,强化源头管控。
(五)严格土地监管工作,为产业用地“掌好舵”
结合厂房仓库安全生产、环保等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低效用地的综合执法监管。加强存量产业用地依法、依规、有序流转,对存量产业用地涉及司法拍卖、权属变更转移、股权结构变更、在建工程转让等调整开发利用主体的情形,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进行信息共享,并做好土地流转审核。各街镇以及园区作为责任主体,应提前介入、主动协商,积极参与盘活,引入符合园区发展导向的优质企业。
(六)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产业资源“管到底”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本区产业用地和商办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机制,提高项目引入与合同监管“齐抓共管”的发展意识,加强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镇的协同配合,各部门各司其职、合力攻坚、共同监管。建立健全闲置土地处置长效管理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街镇应承担起共同监管的责任。在处置过程中运用好法律法规武器,丰富工作抓手、提高管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