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嘉定新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十四五”期间,嘉定新城预计人口将达到70万,医疗资源配置将凸显优质资源不足、城乡差距大和区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嘉定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通过实地走访、与相关职能部门座谈等方式对此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提出加强嘉定新城医疗卫生基础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若干建议。
资源现状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嘉定区卫生健康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和全国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区等,为推进健康城区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方面:通过打造区域性及专科性医联体、新建或改扩建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5个集约化医疗服务中心,区域医疗服务能级得到有效提升。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引入嘉定,新建成的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着力打造全球医疗产业化高地,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新院落户嘉定新城。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牌成为高校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实“1+1+1”家庭医生签约,全区推广“3+X”新型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分级诊疗成效逐步显现。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及急救站点平均服务半径提前达标市级要求。
机构方面:嘉定新城区“北拓西联”,形成“一核一枢纽、两轴四片区”的新格局,包括嘉定镇街道、新成路街道、菊园新区、嘉定新城(马陆镇)、嘉定工业区及安亭枢纽区域,规划总面积161.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共有医疗机构131家,其中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分中心9家、专业站所3家、社会办医疗机构3家,其他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社会办门诊部及护理站等。
人员方面:2020年,嘉定新城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595人;注册护士1972人,全科医生278人。公立医院副高及以上职称医 师占比19.23%,中级职称(主治医师)占比55.42%,初级职称(医师/住院医师)占比25.35%。
诊疗量及床位数情况方面:2020年,嘉定新城区门急诊数为362.87万人,出院人数为78258人。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4.42,治疗性床位1956张,老年医疗护理床位1248张。
存在问题
公共卫生能力亟待增强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暴露出疾病控制防疫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疾控队伍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比如,应对突发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医护资源尤其是传染病防治和治疗的空间不足,专业人员培训、救治体系建设还不配套等。
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均衡
目前仅有1家三级医院,且医疗机构集中在新城内,北部扩展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部分院区设施陈旧老化。如中医医院现有业务用房严重紧缺,存在面积小、床位少、布局不合理、建筑现状和消防设施配置情况不符合现有的消防安全技术要求等问题;区牙防所、区精神卫生中心承担全区的相关专科防治工作,同样存在业务用房严重紧缺的问题。随着嘉定新城区人口的不断导入,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按照《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基本标准》“人口超过10万的街道(乡镇)每新增5万—10万人口,由政府按标准增设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新城中心区亟待建设1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缓解周边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卫生人才队伍培养体系尚未完善
2020年,新城范围内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为2.28人及2.82人,距嘉定新城医疗卫生资源规划中要求达到的3.0人及3.9人仍有差距。全科、儿科、康复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缺口更加明显。基层医疗机构高精尖人才资源匮乏,特别是学科带头人、重点专业业务骨干人才不足,专科特色不明显,专业拓展存在局限性。
优化建议
2021年1月,《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公布,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新城发展战略,推进“五个新城”建设。嘉定新城作为其中之一,将对标一流标准,加快推进新城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建成与新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整合型、智慧化、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为新城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新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导入,医疗卫生资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待再次整合扩容。因此,对优化嘉定新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规划引领,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
“十四五”期间,为深入推进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建议构建整合型、高品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推进落实《嘉定区卫生健康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对全区医疗卫生资源尤其是新城区域进行前瞻性、系统性谋划布局。在推动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整合提升和引进上海市中医医院的基础上,继续引入高水平、国际化的医疗资源,迁建嘉定区中医医院并更名为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定区中医院,新建嘉定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在区精神卫生中心Ⅲ期建设项目基础上,新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牙防所分所,引进优质社会办骨科专科医疗机构,弥补新城区专科资源的短缺现象。随着嘉定新城区人口不断导入,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根据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与建设指导标准,“十四五”期间在新城中心区规划建设一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扩展区内的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改扩建,同时加强站点服务网络建设,根据人口分布,合理调整服务站点布局,有效落实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在梳理总结疫情防控、医疗体制改革及公共卫生政策的同时,紧紧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发挥中医药防疫优势,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监测预警系统,健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形成“防、控、治”联动的重大传染病防控应急管理体系,协同整合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众四方力量,健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畅通数据信息实时共享、实时衔接;加大对疾控体系的财政投入,启动新一轮疾控体系基础建设和设备配置,建议在嘉定新城中心区异地新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其中包括迁建区疾病控制中心、区血站搬迁、设置市民健康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教学培训中心,部分面积与区妇幼保健所共享使用等。
借力医联体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级
加强市属医院对嘉定新城区的辐射,重点通过与瑞金医院合作,推动“瑞金-嘉定”紧密型医联体改革建设,整体提升嘉定新城中心区卫生健康服务能级;通过与仁济医院合作提升嘉定区中心医院等级,并发挥“仁济-嘉定”医联体建设作用,提升嘉定新城北部区域卫生健康服务能级;通过新建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深入推进“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区中医联合体”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区的基层中医协作网,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强化人才建设,走人才强卫之路
制定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端医学人才。通过医联体建设以及与医学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兼职、课题合作研究等方式,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人才和团队,提升区域学科建设水平、人才梯队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依据新城规划标准加大全科、康复、精神科等紧缺专业人才和中医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加强中医药、健康信息、卫生应急、医院管理等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