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建言献策 >>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区公共交通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06-15 来源:上海嘉定

一、目前概况

我区的公共交通服务工作主要由上海嘉定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承担,它是嘉定区国有独资公交企业,隶属于嘉定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公交公司现有营运线路69条,线路总长度为1128.62公里。其中,市通郊线路6条,跨区线路6条,区镇线路19条,城区线路16条,镇域线路22条。

目前公司共有员工1773人,其中驾驶员1116人,乘务员360人,全员人车比3.03:1。公司营运车辆总数达586辆(其中纯电动车26辆,油电混合38辆),国3以上排放和环保公交车达到100%,车容车貌得到根本改善。从2015年起,公司新增、更新公交车辆中环保型车比例不低于60%。2014年,公司完成总营运里程3764.67万公里,营运总班次249.64万只,总客运量9445.05万人次,完成运营收入13390.07万元,不含老人免费乘车补贴,百公里收入355.68元,平均人次票价1.42元。其中单一票价线路的客运量6536.76万人次,营运收入6057.60万元,分别占总量的69.21%和45.24%。2015年1-9月份营运里程为2756.67万公里,客运量6966.02万人次,营运收入9480.03万元,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各项公交扶持资金10030.25万元,预计区财政营运补贴1.06亿元,预计2015年度亏损48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嘉定公交目前共有配车586辆,站点26个,晚间可停放车辆的站点现已超饱和停放。预计至2020年,每年增加100辆营运车辆。因此,目前停车场的规模已经无法满足营运车辆停放的需求,急需推进停车保养场建设。公交港湾式车站建设、专用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至今未辟一条专用道,且嘉定属历史老城,城区道路日益拥堵,很难体现公交优先,严重影响公交的营运效率和安全。

2、驾驶员招聘困难

一方面,公交驾驶员的社会地位偏低。公交驾驶员时常会受到来自于社会各界,尤其是乘客的不理解,一些不文明乘客随意侮辱、甚至殴打驾驶员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公交驾驶员收入低、劳动强度大, 2014年全员人均收入为61956元(含加班加点工资),比上海市平均工资65417元低3461元。2015年全员人均收入预计为68900元,驾驶员预计年人均收入为74250元(税前),收入中包含节日加班、延时加班(月人均超工时26小时左右),高温津贴等,收入与工作时间、劳动强度不成比例。公交工资待遇吸引力不强,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培养公交驾驶员的补贴机制不完善,也是招聘困难的一个突出因素。

3、配套补贴机制不健全

为改善轨交运行造成的公交配套线路亏损持续增加的状况,区政府从2010年开始对公交公司投入公交配套营运补贴。补贴标准以市有关部门2006年8月制定的《关于配合轨道交通建设公交线路绕道补贴问题的会商意见》为依据,沿用至今。按此标准,2014年区财政配套营运补贴1.06亿元,企业亏损近1000万元,2015年预计区财政配套营运补贴1.06亿元,预计2015年度亏损4800万元。显然,由于员工收入、车辆维护保养、燃油等经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经营成本对嘉定公交公司来说是不小的压力。缺乏相应财政补贴机制,成为了我区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障碍。同时,公共交通发展资金短缺、企业管理力量和手段的缺乏、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下阶段我区公共交通发展的瓶颈。

三、相关建议

按照《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要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政策保障机制

我区作为长三角区域城市群中的节点城市,应该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并完善价格补贴机制。在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明确公共交通发展目标,落实保障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格局。建议对现有票价机制进行改革,镇域和城区线路现行的单一制优惠票价1元恢复到2元,区镇公交的多级制线路,统一为单一票价2元。通过票价机制改革,一可以增加企业营收,降低企业亏损;二可以减轻政府补贴压力;三可为乘客提供更舒适、更便捷的乘车环境,嘉定区域范围内的乘客可享受统一的票价政策。

要拓宽投资渠道,支持我区公交公司利用优质存量资产,通过特许经营、战略投资、信托投资、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在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方面,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公交公司可以开展与运输服务主业相关的其他经营业务,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增强市场融资能力。要加强银企合作,创新金融服务,为我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质、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2、建立持续发展机制

要完善我区公共交通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的价格体系,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合理界定补贴补偿范围,对实行低票价、减免票、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等形成的政策性亏损,对企业在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经营冷僻线路等方面的投入,区财政应将公共交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给予适当补贴补偿。建立健全公共交通投入、补贴和补偿机制,着重在以下几方面:(1)把公交作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优先安排用地、加快推进公交停车保养场建设、优化线网布局、合理增加车辆等;(2)结合嘉定实际,实行优质服务里程为依据的考核办法,量化计算补贴;(3)加强公交驾驶员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和完善定向培养后续公交驾驶员补贴机制,为我区未来公共交通发展奠定基础;(4)结合我区实际消费水平和员工成本,建立和完善公共交通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使我区公交职工享有较好的生活待遇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更好地安居乐业。

3、合理编制公共交通规划

根据嘉定区总体发展规划,增加公交车辆总数,对热门路线适当增加公交班次,冷门路线适当减少公交班次,统筹规划安排全区公交网络。建立合理的公交线路,缩短乘客总出行时间,减少换乘次数,提高路线运行效率,扩展公交服务范围,减少公交盲区。特别是按照城乡一体化、区域共享化的要求,通盘统筹商场、汽车站、工业园区、重点学校、旅游景点、高速公路互通口、重点居民小区和城乡结合部等热门路段、重要地点、重点产业的布局,配置完善公交车数量、优化调整公交线路,重新调整确定公共交通结构、线网分布、场站布局,逐步实现公共交通的城乡一体化。

4、加快公共交通基础建设

目前,我区公交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公交服务水平滞后等问题制约了公共交通的发展。因此,必须在着力完善道路通行条件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营运线路网及停靠站点布局,建城区主、次干道相互协调的公交停靠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方便公交车的停靠,包括城区道路改造提升、停车场建设以及公共交通通行信号系统的完善和提升,切实提高公共交通车辆的运行能力。

以信息化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建设卫星定位系统、线路运行显示系统、多媒体综合查询系统、乘客服务信息系统、车辆运营调度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率。使我区在公共交通领域应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方面在长三角区域城市群中处于领先地位。

5、健全公共交通整体网络

为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环境污染等矛盾,必须将公共交通放在我区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按照方便群众、综合衔接、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同时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作为长三角区域现代化新型城市,必须做长远考虑,建立完整的公交体系,将公共自行车或公共电动车等纳入公共交通领域,让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无缝对接”,破解城市公共交通末端“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人、车和自然的和谐融合。还要着眼于改善公交乘客的信息服务,改善公交公司营运调度与企业管理,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建立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其营运效率,降低其营运成本。

[打印文章] [收藏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