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我区食品安全高风险领域推进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建议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突发、高发,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从我区目前情况看,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一方面,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众多,遍布各处,由于企业普遍具有趋利性的特点,往往忽视了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力量有限,疲于应付监管频次,造成“监管死角”较多,即便周期性全部检查,也不可能24小时值守,无法做到持续、有效地进行监管。
如何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降低执法成本,解决监管人力不足和持续性不强的问题,有效提升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使监管逐渐向主动化、自动化、动态化、实时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现实问题。为此,区政协文体医卫委员会围绕“在我区食品安全高风险领域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专题开展走访调研,形成以下意见和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我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现状
为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我区从2014年开展了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一个“广泛、融合、安全、交互”
的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的综合利用。采取通过企业原有的监控系统或新建监控系统,借助互联网资源,对全区重点单位的重点部位进行24小时的视频监控,并全程录像,使监管人员可以随时通过远程视频对监管对象进行监督,实现对食品安全的社会面监控。
2014年起,我区初步构建了视频监控联网系统的框架,为后续系统扩容和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中,2014年,全区12个街镇有10个完成了视频监控分中心的建设,并对21家重点单位进行食品安全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2015年视频监控系统被纳入嘉定区实事项目,计划完成100家重点单位的接入,截至目前,已接入单位101家。
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点单位接入数量尚少
据统计,我区目前共有食品生产企业、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大中型饭店等高风险重点单位1821户,已接入视频监控系统的单位122家,2015-2017年计划接入重点单位368家,约占全区重点单位总数的21.4%,尚有将近80%的重点单位未纳入监控范围,总体来说,通过视频实现对监管单位的远程监控数量较少。
(二)未统一技术标准和巡查制度
目前,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过程中,还没有统一的技术设备规范文件,仅仅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要求,即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接入视频监控图像为4路,视频保存时间大于1个月,重点监控厨房、粗加工间、分装间、食品生产车间、包装间等涉及食品安全的重点区域。而且,也尚未制定监管人员的巡查要求,由各街镇自行把握。通过对各街镇所的调查表明,大部分街镇的监督员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日常值班期间,75%的街镇未对视频监控情况做值班记录。
(三)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稳定性亟需提高
从当前已经接入单位的日常巡查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监控信号延迟,画面停顿,在同时开启多个画面时信号丢失等现象。由于视频监控系统对于流量以及相关设备的要求较高,因此,系统初期的稳定性和画面的流畅性亟需提高。
(四)对开展视频监控的认识还不到位
基层监管人员对于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的意义持怀疑态度,表示不知道如何运用视频监控系统来监管重点单位以及如何实施实时监管、有效取证等工作,目前仅停留在有空时候看看而已,不了解视频监控系统的方便性以及时效性。而通过对于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的重点单位调查来看,对于单位设置监控探头一事,100%的单位负责人表示很好,持肯定态度,而只有66.67%的企业员工支持;18.52%的单位负责人表示只是偶尔看一下,11.11%的单位员工还不知道安装了监控探头。
(五)视频监控系统运用能力尚显不足
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仍然习惯于固有的一套检查模式,运用视频监控系统的能力尚显不足,很难起到有效的监管效果。而且,目前监控系统正处在建设初期,正在累积行为库的过程中,还无法对行为进行识别以及运用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关于推进视频监控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统一标准,有效整合资源
为有效推进我区在食品安全高风险领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前端设备接入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建议政府部门制定统一的接入设备标准,有利于今后各单位视频资源的整合。建立相关委办局及主管单位的视频图像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减少政府财政投入。同时,相关部门应制定标准和制度,统一视频监控监管的内容和流程,使视频监管更具可操作性。
(二)扩大范围,增加接入单位数量
由于视频监控系统初期建设时,接入的成本较高和财政资金使用的约束,一直制约着接入单位的数量,需要从多方面来扩大接入单位的数量。一是建议政府增加各级财政的投入,前期必须依靠区、镇二级政府的投入补贴,确保该系统得以运行;二是增加接入其他单位的视频图像,合理利用现有的相关委办局接入的主管单位的视频资源;三是激发接入单位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三)技术攻关,增强视频监控稳定性
目前由于带宽以及操作的熟悉程度等原因,导致存在视频图像卡壳以及图像反复提取的现象,建议通过区政府政务平台增加画面的流畅性,使用专业通道保证图像的稳定性,同时使用高质量的解码器和大容量的服务器来确保数据的流畅性。
(四)加大宣传,提升视频系统知晓率
目前,食品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刚刚在全区推广,一线监管人员、重点单位负责人以及员工对该系统均不甚了解,需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升其知晓度。建议政府部门具体通过以下措施加以提高:一是加大对监管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比如,截屏、回放、调取等;二是加大对重点单位的负责人宣传培训,加强其对视频监控的增值认识;三是加大对重点单位员工的培训,让他们了解视频监控系统,维护相关设备。
(五)利用数据,拓展系统服务能力
由于现阶段视频监控接入的单位数相对较少,建议系统逐步建立食品安全行为知识库,为今后的平台分析提供基础数据。随着接入单位数量的增加,需要对这些视频图像进行“深加工”,加强系统的识别、比对能力,对食品安全操作行为进行分析、特征识别,同时,及时通过手机APP进行实时提醒,减少监管人员长时间大范围的查看,提高视频监管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一些增值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政府监管手段可以更加多样化,通过在食品安全领域推进视频监控,实现监管人员的远程监管,对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因此,大力推广视频监控系统运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维护辖区百姓的食品安全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