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我区博物馆群作用,打造中小学品牌校外教育基地的建设
在市教委和市文物局等主管部门的努力下,本市博物馆与中小学在教育互动互补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上海市校外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提出推进博物馆“教育部”、“教育专员”制度建设,目前已经建立了学校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的管理制度,如推广电子学生证,要求每位中小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4次学校组织在社会场馆综合实践学习活动等,总体看实施效果不错。同时我们发现本市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在互动方面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现根据嘉定区政府提出的建设嘉定博物馆群的方案,就如何发挥我区博物馆群作用,打造中小学品牌教育基地的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主导
统筹规划,促进博物馆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建议由区教育局牵头联合区文广局研究制定促进我区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互动互补的制度架构,细化和落实实施方案,制定年度合作项目规划,进一步扩大推广“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工作,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到整个教学计划中,建立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机制。
(二)深化改革,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
1、建议将博物馆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建议在文教结合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制定过程中,真正体现对博物馆教育的重视,将博物馆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的改革方案,从课程编制、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估、教学考核等方面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2、建议加强学校教师与博物馆教育专员的培训工作。建议由区教育局牵头联合博物馆,开展对学校专门教师及博物馆教育专员开展培训工作,探索建立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培训志愿者,形成参观前有计划,参观时有目的,参观后有收获的教育体系。
3、建议积极为学校开展博物馆教育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学校将博物馆专家、学者请进校园,请进课堂教学;二是研究设立专项博物馆教育经费项目,将邀请博物馆专家讲课费、参观博物馆所需费用、与博物馆联合开发课程等费用均能纳入每年教学预算中。
(三)创新方式,打造博物馆品牌教育功能
1、建立对博物馆将教育功能的考核机制。明确要求具备条件的博物馆必须为基础教育提供服务,开展中小学学生教育实践活动,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积极的学习环境,各博物馆也应逐步设定专门机构和工作人员与中小学校进行对接,并且将博物馆的教育服务作为其考核的一项指标。
2、以项目开发为驱动,打造博物馆教育服务品牌。积极发挥各博物馆教育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注重在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设计环节上有新突破,打造一批具有上海特色的博物馆教育品牌项目,形成一批市级示范性博物馆教育活动场所,
3、设立教育专项经费。在博物馆的经费预算中,增加教育专项经费项目,鼓励博物馆通过开发教育项目的方式,向市教委等部门申请专项资金。
4、建议设立学生参观日。各类博物馆可根据日常参观人数,统筹安排学生参观日,既可以分流参观者,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指导,公立博物馆功能分类,以适应不同年龄层面学生的学养和需求。
5、发挥博物馆行业社会组织的力量。充分发挥博物馆行业社会组织的力量,搭建博物馆间合作交流平台,在中小学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等方面形成区域合理,根据博物馆展示的内容和特点,鼓励开发形成一批针对性强、使用度广的博物馆教育活动。
提案人:宋虹霞、刘玲娟、顾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