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建言献策 >> 社情民意

社情民意

关于进一步完善与推进本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4-18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因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屡见不鲜。2024年2月23日南京市雨花台区明尚西苑建筑地面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处发生火灾,事故共造成15人遇难,44人受伤,该火灾事故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据统计目前本区约有40余万辆电动自行车,为了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进一步完善与推进本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本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现状分析

1.电动自行车充电事故及居民投诉居高不下。根据市消防救援总队的数据,2023年全年本区共发生火灾1316起,其中电动自行车火灾63起,平均每5天发生一起因为电动自动行车引起的火灾事故。南京“2.23”大火后,居民对于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近一个月全区因为此类相关问题而投诉至12345平台的工单约500件。

2.三年来我区电动自行车充电位建设情况。为进一步做好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工作,我区从2022年开始将电动自行车充电点位的建设工作纳入了三年民生实事项目中,依据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在2022年2月下发的关于《嘉定区持续推进电动自行车智能集中充电场所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全区电动自行车40万辆的45%比例建设智能充电位,分三年完成18万个充电位的建设,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了约8万个,尚有10万个充电位的缺口。2024年3月为深刻吸取江苏南京“2·23”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教训,进一步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风险,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又下发了《嘉定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及管理导则》,该导则中又对充电点位的建设数量、充电设施的技术规范以及充电设施运营单位的资质及能力作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要求此项工作必须在今年完成。

3.标准充电场所电费成为“拦路虎”。根据我对全区已完成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建设的部分居委与小区调研中发现,居民因为感觉在充电场所充电电费略高于在自己家中充电的费用,所以对于到标准充电场所充电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了很多已建设好的充电设施的使用率普遍都在20%以下。

4.智能梯控形同虚设。虽然很多小区的电梯中已加装了

智能梯控设施,防止电动自行车上楼,但还有部分居民将电瓶从电动自行车上取下拿回家充电,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二、建议

1.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形成考核机制。加快落实《嘉定区持续推进电动自行车智能集中充电场所建设实施方案》和《嘉定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及管理导则》相关要求,各街镇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形成考核机制,确保此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切实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及违规充电消防安全风险。

2.集中监管智能研判。尽快完成本区非机动车充电安全管理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实现充电实时监测、综合研判、远程指挥、事件处置等实战功能,做到消防隐患早发现早处置的闭环管理,实现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的集中监管,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可控。

3.降低电费受益于民。解决居民充电电费贵的问题,建议一方面由区政府相关部门与国家电网协调对于电动自行车充电运营单位的收费按照谷时段每度0.33元收取,另一方面由政府给予运营单位适当运维补贴,通过以上两项举措,减少居民的充电费用,甚至于实现充电免费,让居民愿用、爱用标准化的充电设施。建议此项工作可在已按相关规范初步完成充电点位建设的工业区或菊园新区实行试点,如具备可行性就可实现全区推广,从而提高居民使用正规充电设施的积极性,杜绝各类违规充电行为。

4.建立电动自行车充电保险机制并加大宣传。建议一方面以社区为单位为每个充电场所购买意外险,为居民提供充电安全保障,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得到赔偿和救助。另一方面加强对居民的安全教育,通过宣传册、社区讲座等形式普及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知识,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

电动自行车作为百姓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其充电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城市日常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愿通过政府、社区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创建安全、高效、便捷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环境。

    (顾杰  区政协常委 上海杰宝大王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