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完善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特教康复机制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民众康复与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儿童残障的发病率有所降低,从我市残障儿童“阳光宝宝”申请趋势来看,“十三五”期间“阳光宝宝卡”(经评估需进行康复的残障儿童)的新申请人数逐年减少,但在言语、智力、肢体、视力类“阳光宝宝卡”申请减少的情况下,孤独症“阳光宝宝”申请呈明显增长趋势。0-7岁是孤独症儿童康复康复训练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康复,配合家庭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孤独症儿童的各项能力,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按照目前上海市现有的孤独症康复机构服务情况来看,专业性强、康复服务和训练效果明显的机构均为特殊教育型机构,为数不多的孤独症儿童康复约定机构均为治疗类康复机构,且从其专业人员情况来看,更擅长肢体、活动功能的康复。我市现有的特殊教育机构的招生对象包括孤独症儿童,但其年龄段主要为义务教育年龄段,未覆盖到学龄前儿童。
为此建议:一是增加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救助力度。目前,“阳光宝宝卡”康复救助政策,各区不同,各区为本区户籍孤独症儿童在约定康复机构康复的费用给予每年最高限额25000的补贴;二是增加“阳光送教”项目。目前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康复训练课程送教,但每周一次的个训及小组训练课程远远无法满足孩子系统训练的需求,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全日制系统性训练和康复。
综上所述,呼吁政府部门要充分重视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通过搭建以特殊教育机构为核心的平台,为学龄前孤独症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