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治专业网约车承运公司的建议
近一段时期,打车类软件的纷争已渐趋平静,全国各地在对网约车采取宽容态度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来规范其合法运营。比如交通部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就明确指出禁止网约车异地经营。去年12月21日出台的《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若干规定 》中也规定,在上海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的车辆,必须在本市注册登记;在本市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的驾驶员,必须为本市户籍。简而言之就是“沪牌户籍”。但为了应对这一政策,许多专业网约车承运公司也应运而生,野蛮生长。
不久前,我搭乘了一部网约车,司机不是上海户籍,车子却是上海牌照。不同的是车辆属于新能源混合动力车(荣威550Plug-in),挂的自然就是新能源车牌。通过和司机的交谈,我了解到一个鲜为人知的内幕。司机来上海从事网约车服务,但是由于受限上海“沪牌户籍”政策的限制,经人介绍加入了一家专业网约车承运公司,并和这家公司签订了一份购车入职协议。然后,在公司的安排下购买了一部荣威550Plug-in,由于有购买上海新能源车辆赠送沪牌的优惠政策,这样就可以省下一大笔牌照费用。但是,由于规定申请人必须是上海户籍或拥有上海有效居住证且近两年内在本市连续缴纳一年以上社保亦或是在上海注册登记的企业。所以,为了规避个人申请新能源车牌的限制,购车和办理车牌由一家公司代办,车辆则登记在另一家公司的名下,这位司机也因此支付了一笔数额可观的手续费。现在这位司机每天还要向协议公司缴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其实就是变相的份子钱,然后的营运所得才是自己的。我看了一下那份购车入职协议,根本算不上是劳动合同,公司也不负担他们的社保和医保,每月就一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底薪,其他什么保障也没有,入职前也没有必要的安全和业务培训。据这位司机介绍,这样的专业网约车承运公司为数不少,他有很多老乡也在上海从事网约车服务并和类似的公司签订了相似的协议。这些公司对外都是“某某某信息管理公司”或“某某某咨询管理公司”,规模有大有小,经营范围只是简单的咨询服务类,并不具备专业从事出租车承运业务的资质。这样的专业网约车承运公司泛滥造成了诸如:违反上海相关网约车经营规定,涉嫌非法经营;违反相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害从业司机劳动权益;人、企、车分离存在网约车专营公司卷款诈骗风险,威胁相关从业者的车辆财产安全;人和车权属分离存在交通肇事逃逸、肇事人难以追寻等隐患;导致大量网约车违规上路,扰乱交通秩序等问题,这些都是引发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干扰着时下上海交通大整治工作的推进效果,影响网约车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建议:
1、由于网约车需办理营运许可,从业司机需办理资格审核,所以交警、交运、市场监管以及网约车平台服务公司等部门应对专业网约车承运公司进行信息统计和情况排摸。
2、在先前排摸的基础上,锁定相关涉事企业,组织市场监管、交运、劳动保障等部门按各自职责进行执法处置和清理工作。
3、交警、交运部门应加强街面执法,特别是悬挂新能源牌照的网约车辆,查获的违规营运车辆及当事人除依法处罚外,还要移交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追查涉事企业。
4、由交警部门牵头,开展针对专业网约车承运公司的专项大整治行动。
5、组织劳动保障、市场监管、法律援助机构妥善处理涉事企业的非法用工行为,依法做好规劝、遣散和退赔工作。
6、研究制定企业从事组织网约车、专车承运业务的准入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共安全。
(陶庆 区政协委员、嘉定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法制科副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