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五违四必”综合整治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风险点
近两年来,全市各区正在加快推进“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累计已有数千万平方米违章建筑被拆除,上海的城乡环境和社会管理得到明显改善,也取得了人民群众一致好评。但近期通过对一些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了解下来的情况看,他们在纷纷表示坚决拥护的同时,也反映了工作推进中的一些风险点。其主要情况大致如下:
1、推进 “五违四必”,应重视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设施。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本市一些历史建筑或文化设施没有不动产证等合法文件,产权也不清晰,存在着被视为违章建筑予以拆除的风险,尤其在一些古镇、古村比较普遍。建议对这些有保留价值的历史建筑和文化设施,不能简单的视为违法建筑进行拆除,有关部门应通过建档分类、补办手续、加强修缮等方式,加强日常维护和保护工作。一些诸如东方书报亭等方便市民日常文化消费的文化设施,也不要一拆了之,建议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统一改造、提升形象,使其成为上海现代都市文化的一部分。
2、推进“五违四必”,应重视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综合利用。从目前各区已公布的“五违四必”工作目标来看,预计今年全市拆除违法建筑面积将超过5000万平方米,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和办公家具、生产设备等废弃物。建议有关部门提前制定上述废弃物综合处置方案,指导建筑垃圾用于道路渣土回填、办公家具回收处置等循环利用,并跟踪落实废弃物最终流向,确保无害化或低害化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比如,可以结合各区郊野公园建设,将部分建筑垃圾用于假山等景观物建设等。
3、推进“五违四必”,应避免影响优质企业生产经营。对本市落后产能,应通过“五违四必”工作坚决进行淘汰。但由于本市早期批准建设的工业用地建筑容积率普遍较低(相当一部分低于1.2),一些优质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厂房进行了改扩建,部分设施已成为生产线的一部分,如果一刀切全部予以拆除,会较大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建议结合“五违四必”整治工作进行分类处置,对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导向以及环保、消防等要求的企业,通过提高容积率、补交土地出让金等手续,让优质企业的部分生产建筑物合法化,同时也提高了上海存量工业用地开发效率。
4、推进“五违四必”,应重视规避法律法规风险。“五违四必”整治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在推进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较多的矛盾和纠纷,为防范于未然,建议有关部门帮助基层组织做好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和保障工作,重点做好违法告知、现场取证、物品登记等环节,依法依规、有理有节地推进每一项工作,在源头上重视预判和规避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对一些社会影响恶劣的阻挠拆违诉讼案件该判就判。如,可以针对各村镇反映过来的共性问题,编制典型案例分析、司法解释等手册加以指导规范,避免出现2012年闵行区华漕镇“私人奇石头盆景博物馆”拆违引起的天价诉讼事件。
5、推进“五违四必”,应重视对经济薄弱村镇的扶持。从基层同志反映的情况来看,各村镇除了投入一定的拆迁补偿等成本外,还面临了较大的集体经济收入减少情况,有些村镇集体经济收入约一半以上来自各类临时建筑租金收益,经济薄弱村镇往往受到的影响更大。建议在“五违四必”整治工作中,各级财政对一些经济薄弱的村镇有一定的资金补贴倾斜,还可针对其位置偏远、规划限制等实际困难,采用“集中联建、异地置业”的模式,联合各方筹措资金,选址重点区域合作开发建设一些商务楼宇等产业载体,通过利益分享机制增强基层组织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
(谢东升 九三学社嘉定区委主委、上海嘉加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