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建言‘十五五’,助力嘉定教育人才、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专题座谈会发言摘编
7月17日上午,区政协召开“建言‘十五五’,助力嘉定教育人才、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专题座谈会。会上,石沂波、齐秋生、管国琴、梁凯轶、万琦欣、王宏磊、毛欢欢、吴显平、金一欧、葛懿、崔美兰委员先后围绕主题建言献策。
石沂波
区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民进界别副召集人,区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
为加强本区高中校长队伍建设,建议如下:一是聚天下英才,构筑区域“教育人才”磁场。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双聘制”“旋转门”等灵活引才机制,吸引高校知名教育学者、教育专家投身嘉定教育事业。进一步深化与高校的战略协同,共建高水平教育研究机制,创建区域特色教育,推动前沿教育理念与区域实践深度交融。二是深耕本土沃土,激活人才成长“内驱力”。着力构建全社会协同育人体系,通过项目资助、海内外研修、名家工作室带教等路径,助力骨干人才向卓越迈进。三是构建可持续发展不断更新的教育管理人才成长生态。赋权增能,探索新建高中“一校一策”赋权清单;设立“校长后备人才库”;设立“校长学术休研期”。
齐秋生
区政协常委,区文化旅游局产业发展科科长
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精细化,建议如下:一是优化“网格 +”机制。加强事项准入机制和清单建设,规范资源与职权下沉;明确“线上 + 线下”处置流程,提升网格化场景质量。二是强化数据驱动。整合多领域实时数据,建立区级数据资源池;升级智能分析系统,开发预测模型,完善“嘉治理”闭环流程。三是突出多元主体参与。深化党建引领协同治理;设立市民参与项目及“金点子”通道;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四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聚焦危化品等重点领域,深化 “安嘉行”等平台应用。健全应急管理体制与指挥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力量。健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机制,做到日常治理与应急响应无缝切换。
管国琴
区政协教育界别副召集人,上海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副校长
围绕加快我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如下: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区管校聘”改革,利用闲置教育资源,建立柔性引才机制。二是加强培养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推进“教联体”落地。三是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评价标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完善激励机制。四是加大人才引进。构建高层次教师引进绿色通道,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人才。
梁凯轶
菊园新区政协委员工作站副召集人,嘉定区中心医院放射科主任
围绕肿瘤中心建设为引擎,推动区域医疗能级跃升,提出两方面建议:一是推动“区域消化道肿瘤一体化防治体系”建设。依托国家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GCP),打造全链条模式。依托区域影像中心优势及与联影医疗的合作,建立“肿瘤影像云平台”。二是支持嘉定区中心医院肿瘤中心建设。构建肿瘤一体化防治网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争取承接重大项目,为创建三甲医院注入动能,为区域发展筑牢健康基石。
万琦欣
区政协委员,区科委综合规划科科长
围绕我区“十五五”规划社会治理领域,建议如下:一是构建更完善的群众自治体系。搭建自治平台,落实居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推动更多事项通过群众自治、民主协商解决,减轻基层负担,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二是建设更便捷的智慧管理系统。在全区建立社会治理数据服务平台,联通人口、应急消防、物业等数据,推动社会治理集约化、规模化、扁平化发展,打通社会治理与城市安全联动链路。三是打造更优质的社区服务阵地。吸引社会资源投入,精准匹配市民需求,打造多方力量的资源枢纽,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
王宏磊
区政协委员,东方肝胆医院儿科负责人
围绕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医疗保障,建议如下:一是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实施“一中心一特色”计划。二是强化重点人群医疗保障。为老人配备智能监测设备,建立家庭医生24小时响应机制。在产业园区增设职业健康服务站。三是推进智慧医疗适老化。设置“数字医疗助手”,推广相关小程序,简化就诊流程。四是完善健康预防体系。制定个性化体检项目,将胃癌筛查纳入社区免费体检,在邻里中心嵌入健康驿站。
毛欢欢
区政协委员,上海久光律师事务所律师
围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议如下:一是建立覆盖企业、个人的信用积分管理系统。将履约情况与政务服务便利度、市场准入资格挂钩,对守信主体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失信行为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二是推动信用数据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在社区管理中嵌入信用评价,将邻里纠纷调解、公共设施维护等表现纳入个人信用档案,通过“信用星级户”评选激发自治活力。三是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开展信用培训与案例宣讲,形成“守信激励、失信约束、修复提升”的闭环,从源头减少合同纠纷、社区矛盾,为规划实施筑牢诚信基石。
吴显平
区政协民盟界别副召集人,民盟嘉定区委专职秘书长
围绕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人才战略,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深化协同创新,推动教育现代化。探索跨区协作型教育集团,促进校际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教育平台,支持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研究。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扩大学习点覆盖面。二是精准对接需求,创新人才引育模式。针对未来教育趋势,预判“未来型高端人才”需求,重点吸引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加入教育领域,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
金一欧
区政协委员,嘉定工业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法务审计部部长
就养老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兑现。整合周边场地设施等资源,促进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的功能落到实处。加强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推进应急呼叫装置等设备安装。二是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功能拓展。推广“养老院+ 互联网医院 ”体系,通过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做到“医养结合”全覆盖。三是加强老年产品研发应用,积极发展康复辅助器具、日用辅助产品、生活护理产品等老年辅助用品产业。探索打造集康复辅具展示体验、老年用品消费等一体的银发消费综合体。
葛 懿
区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第五附属学校工会主席
就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建议如下:一是建强专业队伍。强化居村干部队伍专项赋能,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引领能力、专业能力、协商能力,加大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治理领域锻炼力度。二是强化法治保障。推进基层治理操作指引编制工作,聚焦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纠纷等痛点问题,制定具有嘉定特色的社区自治规范。三是畅通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渠道。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组织引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深入一线协助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注重更好发挥“政协委员工作站”等的作用,形成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四是构建交通枢纽治理共同体。在交通枢纽周边建立“枢纽治理服务中心”,整合公安、交通、物业等力量,提供物流管理、安全监控、便民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
崔美兰
区政协委员,区融媒体中心新闻编辑部主任
围绕构建“古今辉映、数字赋能”的文化强区发展格局,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公共文化服务升级。优化三级网络,在人口导入区增建服务站,针对特殊群体制定差异化方案,强化专项供给。升级智能终端,用数字孪生建文化设施地图,出台相关地方标准,开发非遗数字藏品与AR传习工坊。二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用AI等技术开发“学宫狮”等IP,建线上博物馆矩阵,在州桥植入全息剧场。联动州桥等地标,保护历史建筑并植入现代业态。三是文化消费惠民。推出“嘉定文旅一卡通”,实施阶梯补贴,对商户予以鼓励。建设远香湖文化光影艺术区、西云楼夜间经济带、南翔古镇夜游项目三大集聚区,打造“汽车文化夜公园”,转化产业元素为消费场景。